年轻人该不该「精致穷」?
大家好,我是饲主。
最近有一个很热的词叫「精致穷」。
什么是「精致穷」呢?
就是指我虽然很少存款,但是我的生活要过得很精致,钱都花在了消费上。
网上大家的讨论普遍都很两极。
要么觉得年轻就是要好好享受青春,存款少点没关系;要么觉得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为未来做准备,宁愿生活质量差一点也要多存点钱为未来做准备。
而更多没有参与讨论的人,因为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,特别容易被别人的意见影响。
今天有个朋友说「年轻要有存款观念」,就紧巴巴地什么也不敢买;下周看到有文章说「要学会爱自己」,就又跟着大家下单了一瓶贵价面霜。
这样下去,钱并不会少花,生活质量也没怎么提升,紧巴巴的时候不快乐,花钱的时候又总觉得心里不踏实,又折腾又不会开心。
这可能是很多人的现状。
在我看来,这个问题真正在探讨的并不是要不要「精致穷」,而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今天我们就用一个简单的模型,教大家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,知道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和金钱,才能给自己带来最大限度的快乐和价值。
「幸福四象限」这个概念是泰勒·本 ·沙哈尔(就是很有名的《哈佛幸福课》的讲师)在《幸福的方法》这本书里提到的,描述了4种典型的人生状态:
最差汉堡:虚无主义型。
处在这种状态的人对未来没什么期待,对现在的生活也没兴趣,「得过且过」、「习得性无助」「不想活着也不想死」就是虚无主义的表现。
垃圾汉堡:享乐主义型。
为了追求当下的快乐,不惜透支未来。比如花钱大手大脚的「精致穷」,或者把大块的时间用来吃零食打游戏。
这样的享乐会让你的人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风险:
吃炸鸡就有未来要变胖的风险,不理性消费就有陷入财务危机的风险,整天打游戏就有挂科、找不到工作的风险。
素食汉堡:忙碌奔波型。
这样的人一直在为各种各样的目标牺牲当下的快乐,任何的享受在他们看来都很罪恶。
比如停不下来的工作狂,为了买房子拼命节衣缩食的人。
这样的状态久了,整个人会一直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,很难放松,也很难感受到生活的美好。
比如我一直强调保险很重要,可有一个读者说自己因为买了太多的保险,现在的生活过得入不敷出,这就完全不必要了。
理想汉堡:找到当下和未来平衡点的幸福型。
既不会因为过度享乐透支未来,也不会为了未来完全牺牲当下。
只要找到这个平衡点,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就不会再纠结,也不会那么轻易被别人的看法影响了。
如何找到自己的理想汉堡?
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,平衡点都是不一样的,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式给你。
比如说有人可能觉得以后没有需要花大钱的地方,不用攒首付,也不生孩子,那么现在的消费预算多一点也无妨;而如果你未来有很多规划,想之后过得舒服点,那么现在的愿望可能就需要删除一些了。
你挣的钱就这么多,今天花多了,明天就得少花。今天少花点,明天就可以多花点,很简单的道理。
那么具体怎么找到这个平衡点呢?
有「预算」概念
很多刚工作的人都是没有「预算」这个概念的,工资一拿到手,心里都没个数就买买买,很快就花完了,花完了又花呗,然后下个月还要还花呗。
找个时间,好好坐下来算一算理一理,你的钱都去了哪里?你以后打算要买什么大件儿东西是不是要开始攒钱买了?万一失业了你有应急存款能付得起你找工作的几个月的生活费吗?
每个月需要给未来留出多少余地?
替未来的自己考虑考虑,未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的你为她做的一切的。
考虑清楚以后,每月花钱就在一个预算里花,如果某个东西预算不够,那么就这个月攒一点,下个月攒一点再买,不要打破预算。
很多同学被「能力范围内买最好的」洗脑,明明收入并不高,也没想明白什么叫做「能力范围内最好的」,直接翻译成了「我手头的钱能付得起的最贵的」,整天买买买,结果成了月光族。
工作几年,一点积蓄也没有,万一遇到突然生病、失业这样的情况,或者结婚买房子需要大量的开支,马上就会落入「贫困陷阱」。
另外,还是我们之前讲过的,要了解自己的需求。
知道什么是没有不行的,什么是可有可无的,心里有个优先级排序,按这个标准去安排自己的花销。
比如我自己刚上班的时候,一多半的工资都会存起来,因为当时住在家,不用付房租,自己也没有什么特别需要买的东西,除了日常开支,剩下就都是存款。
但后来到了北京就必须要租房,而「住得好」这件事对我又比较重要,所以我一开始的房租就花了工资的三分之一。
虽然是一笔不小的花销,但因为房子离公司很近,住得很舒服,保证了我的身心健康,帮我节省了很多通勤时间去提升自己,这笔钱对我来说,就是特别值得的。
再比如我自己很少买衣服,在香港读书的一年,一共就买了一件皮夹克,后来那件皮夹克穿了五六年,袖子都磨破了才扔掉。
这两年因为风格变了,才开始买多一点衣服,但也比很多人的衣服少,更不要说跟其他的时尚博主比了。
这是因为我不觉得一定要衣服很多才能穿出自己的风格,我更愿意有一个简单质感好的胶囊衣橱,用鞋子配饰这些搭配不同的风格。
但如果衣服有很多花样这件事对你来说特别重要,你也愿意为这件事付出时间和金钱,那就没问题。
另外,很多人有个误区,觉得花的钱和功效成正比。
比如说皮肤不好,就花大笔钱在护肤品上,而自己完全不懂护肤知识,最后可能反而适得其反。
实际上懂点护肤知识,花很少的钱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了。
举个例子,大家都知道我很喜欢用修丽可这个品牌,但如果我现在的月收入在一万块钱以下,我肯定是不会用修丽可的,用乐敦 CC 就完全够了。
我现在用修丽可,是因为花这笔钱对我的生活完全没有影响,也不会影响到我的其他长远计划。
需要避免的就是:听着广告上讲的「要对自己好一点」,买一大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,或者实际上投资回报比并不高的东西。
那不叫对自己好,那叫乱花钱。
「抠门」有度
很多人不能延迟满足,导致虽然自己想存钱,但是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手。
但很多人又会走到另一个极端,变成了过度延迟满足的忙碌奔波型。
比如还房贷,考虑到利息,很多人都把每月还款额尽可能提高,因为负担太重,不敢旅行,不敢探索自己喜欢的工作,把快乐全部押在了一套房子上。
如果觉得值得,那也行。
但很多人可能是有些后悔的,所以一定自己要想清楚,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。
再比如有的同学,一天到晚都要求自己要「努力」,明明已经很累了,周末不敢出去玩,晚上不敢早点休息,一放松就有罪恶感。
请注意,「延迟满足」不是一味牺牲自己的快乐,更不是无限压抑自己的欲望。
很多人把「延迟满足」跟「吃苦」、「省钱」画上了等号,却没有思考这些行为究竟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更长远意义上的满足。
吃不该吃的苦,省不该省的钱,延迟满足就失去了意义。
真正的延迟满足,是懂得为了长远利益适当牺牲眼前利益,找到一个未来和现在收益的平衡点。
既不会让自己太痛苦坚持不下去,也不会太放纵透支未来。
拿我自己来说吧,上大学的时候,每天晚上,我脑子里都会有两个小人在打架。
一个说:去上自习吧!
另一个说:看完这个电影再去。
因为没有找到「学习」和「娱乐」的平衡点,我每天晚上都过得挺纠结,明明想玩,又玩得没那么心安理得;觉得应该上自习,又一直拖延着不去。
这一拖就拖了4年。
后来工作以后,我终于意识到,每天晚上的娱乐时间就是对我非常重要的,而且我晚上其实就算学习了也根本学不进去,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发呆,效率很低。
我再纠结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。
所以我做了一个决定,晚上就是玩!
确定好了这个原则以后,生活反而变得轻松很多,根据这个标准安排工作和娱乐,上班就好好上班,下班就好好玩,两边都不耽误。
直到现在,我晚上和周末都是不工作的,除非是做自己本来就很喜欢做的事(比如写文章)。在工作的8小时提高效率,比晚上心不甘情不愿地「努力」效果更好。
但如果你觉得加班久一点能让你更有成就感、成长更快,并且不会觉得不开心的话,那你就完全可以加班啊。
这个平衡点的位置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,你需要确定一个自己的原则,在这个原则里行动,这样心里会踏实很多,也不再会听到不同的说法就左右摇摆。
所以,今天看完文章,坐下来,好好想一想,你有哪些纠结的地方,你的现在,你的未来想要过怎样的生活?为了这样的生活,你需要怎样分配自己钱和时间?
想不明白也可以和前辈和朋友聊一聊。
总之,这是对你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改善的事情,完全值得认真去想去做。
建立了自己的标准,做决定就不用那么纠结,花出的每一笔钱、分配出去的每分每秒都是让你觉得安心的,因为你知道你想通过它们收获到什么。
这就是你自己的「理想汉堡」,就是最适合你的生活方式。
我还写了
《「能力以内买最好的」这句话就是扯淡》
怎么花钱才幸福?如何避免消费误区?
👇扫描二维码,回复「1121」就能看到啦!
不被别人的意见影响
找到自己的理想汉堡🍔
戳戳戳👇👇👇